兔子肚里有水是什么病?
腹泻,是消化道急性或慢性炎症的结果。 原因很多,可分类为感染、寄生虫、营养代谢等。 1.感染。由病毒(如兔瘟病毒)细菌(如大肠杆菌、沙门氏菌、弯曲杆菌等)寄生虫(蛔目、绦目)等引起。
2.应激反应。各种应激因素,如对环境的变化(如搬家、换笼子、受惊吓等),突然改变饮食,寒冷,炎热,潮湿等都可以诱发肠炎的发生。
3.寄生虫。球虫、线虫、蛔目的幼虫在消化道内移动,刺激肠道粘膜,均可导致腹泻。
4.营养代谢。缺乏微量元素锌;维生素A、叶酸、泛酸等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紊乱,可引起腹泻。
症状 临床表现分急性和慢性两种。
1.急性腹泻:病程小于2周,多见于营养障碍性疾病及中毒。表现精神沉郁、厌食、呕吐、腹胀。粪便呈黄色或灰黄色,水分增加,含有未消化食物颗粒,严重时粪便呈水样并混有粘液,体温升高,脱水,消瘦。检查可见胃肠道粘膜有炎性细胞浸润,肠腔中有大量气体而膨胀,严重的出现麻痹。
2.慢性腹泻:病程大于2周,常由于急性疾病未得到治疗或因环境等因素延续而成。表现为间歇性腹痛腹泻,反复发作,时轻时重。大便性状与次数不固定,可有粘液或脓液,臭味加重。机体抵抗力下降,容易继发细菌感染。检查可见消化酶活性降低,脂肪吸收不良,排碱性尿。胃肠蠕动增快,腹腔内有少量积液。
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相关病史进行诊断并不困难。对于症状不典型者,应注意与中毒性肠胃炎、消化不良、食物中毒等进行鉴别。
治疗 首先应对症治疗,迅速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,针对病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。
1.补液。补充丢失的体液和电解,注意糖、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比例应适当,以防发生低血糖、低蛋白血症和脂痢。
2.抗菌药物的应用。对病毒性腹泻一般可不应用抗生素,以防肠道菌群失调。细菌性腹泻应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,并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。
3.对症治疗。剧烈呕吐者可给予镇静剂,腹泻严重者应及时输液,防止水电解质失衡。